你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动态 > 行业快讯

罗非鱼两年增产5.3亿斤!或发展为全球产量的一条鱼!

2018/1/9 10:50:29      点击:

"10年内,罗非鱼将成为全球大水产养殖品种!"在11月23日于海口喜来登酒店举办的"第十四届国际罗非鱼产业发展论坛"上,中国水产与流通加工协会会长崔和如此说完后,引起了与会现场近200名嘉宾的共鸣。

本次罗非鱼产业论坛聚集了生产端、流通端、消费端的众多人士,共同探讨世界罗非鱼养殖和销售形势,以及中国罗非鱼现状和未来的机遇与挑战。


本次论坛的《中国罗非鱼产业发展报告》发布会上,崔和指出,全世界罗非鱼产量从1990年的100万吨上升到2014年的600万吨,而当年中国罗非鱼的产量170万吨,占全亚洲产量的43%,其次的是非洲的埃及和中南美洲的一些国家。2013年全球主要进口国家中,美国排名第一,进口量229459吨(以鱼片为主),全球主要出口国家中,中国排名第一,出口量402633吨。

崔和还展示了2006年至2015年近10年间美国冻罗非鱼片进口价格走势,发现中国的价格和平均价格曲线几乎重叠,作为美国罗非鱼主要进口市场的中国,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其出口价几乎可以代表世界罗非鱼出口价。但现在中国这一地位正被中南美洲的一些国家所取代。

2016年,中国罗非鱼养殖区域主要分布在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云南、福建等省份,其中广东占41.51%排名第一,海南20.30%,广西16.93%,云南9.80%,福建7.66%。从原料使用量对比可以看出,海南是主出口型省份,云南则是90%以上内销。

近3年来中国罗非鱼出口量和出口金额都持续低迷,美国市场占中国出口罗非鱼总量的比例从2005年的75.65%下降至2017年的32.02%。养殖成本也不断上升,从2011年的平均7650元/亩上涨到2015年的8865元/亩,利润却持续下降,跌至平均1550元/亩。多地的加工企业出现了大量退出市场的情况,原因和成本上涨利润下降有关,也和中国罗非鱼过于依赖出口市场,内销市场开拓不足有关,另外是来自一些小型贸易企业的干扰(这些公司拿了订单不自己加工,而是委托加工厂加工),还有则是实力不强的加工企业为了生存,有利没利都出货扰乱市场。崔和还指出WTO补贴的运用错位也是一大因素,他建议国家应该进行政策调整,把补贴应用到原料补贴上,藉此提高企业竞争力和维护市场。

崔和认为,中国罗非鱼出口市场格局已经发生明显变化,传统第一大市场的美国,受其它国家罗非鱼冲击和越南巴沙鱼、鲶鱼等品种的挑战,出口量正逐年递减,而墨西哥和一个名叫科特迪瓦的非洲小国家,中国对其的出口量却在逐年递增(两者分别占2016年中国罗非鱼主要出口市场排名的第二和第三)。崔和表示,这和"一带一路"的发展机遇有很大关系,"一带一路"沿线国家非常欢迎中国养殖企业在当地投资,未来中国企业可以利用国外的养殖水域资源,为国内提供进口水产品。要做到这一点,崔和建议国家可以作出相应的政策调整,实施进口零关税,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。据记者了解,广东恒兴集团已率先进行了这方面的尝试,其与埃及官方达成合作项目,在当地建成了一个集养殖、饲料加工、苗种生产、冷链物流于一体的综合性采集园,并于11月18日正式开业。

除了在出口市场向新领域拓展,潜力巨大的内销市场开发也是解决罗非鱼当前困局的必然之路。从2015年开始,中国罗非鱼内销量首次超过出口量,主产区中市场主要集中在云南西双版纳和广西柳州,主产区外市场主要集中在北京、四川成都、新疆乌鲁木齐和黑龙江哈尔滨。南方市场以活鱼销售为主,北方市场则以加工冻品为主。重庆、四川、贵州、湖南等地的罗非鱼火锅需求比较大,辽宁大连有消费罗非鱼片的习惯,价格则较高。虽然内销潜力巨大,但增长速度却十分缓慢,如何让罗非鱼品质越来越好,消费者认识度越来越大,是内销市场越做越大的关键。